Tuesday, September 14, 2010

中国汽车制造需要打造一批世界级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

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,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,可是,看看街上跑的汽车 ,大家都知道,没有多少辆贴着我们自己的品牌。量的变化很大,质的变化却没有。我们民族汽车工业经历20年风雨,仍然停留在幼稚阶段,地位岌岌可危,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。上海牌已经消失,红旗苟延残喘,新生的吉利奇瑞中华备受外国强势品牌挤压,没有多少国人为之乐观 。
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,有没有民族经济这个概念?回答是肯定的。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资本是有民族性的,否则就没有外商独资、合资、三资企业这样的分别。引进外国资金,为我发展所用,这是必需的手段,必要性毋庸置疑。但是,可是引进来的资本终究是人家的,利用是有代价的,人家也不会白白送给你的。对外开放还要坚持独立自主,我们的眼光向外,“引进来”的同时,也要学会“走出去”。“走出去”是民族经济发展这一关乎民族未来的重大课题,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。

走出去靠什么?宏观层面靠竞争优势产业,微观层面是靠民族企业的竞争优势。企业的竞争的最高层面就是品牌竞争。

中国家电开始走出去了,海尔首当其冲。海尔已经成为世界100大著名品牌之一(第95位)。
反观中国民族汽车呢?别说走出去,就是在国内立足都有点困难。
这种状况是怎么造成的呢?

我们的汽车工业没有把树立民族汽车品牌放在第一位,长期以来致力于为外商贴牌,为他人品牌壮大做嫁衣裳。以牺牲自有品牌发展为代价积极引进外资,到头来受制于外资,弄得“干儿子”风风光光,却忽视了“亲生儿子”的健康发展。这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路子越走越窄的关键原因。
“技术拿过来就是自己的,但是品牌不一样。”打造一个名牌不是件容易的事,需要一个一个长期战略。需要认识到位,政策对头,积极行动。家电行业一直以来是日本的天下,现在来看,家电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原因就是我们的市场培育了一大批民族家电名牌。格兰仕在给别人贴牌的同时,也没忘打造自己的名牌。而上海大众生产桑塔纳的同时,就把上海牌轿车当个死孩子扔了。

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,和畸形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政策不无关系。一味强调合资,造车成了引资的手段,没有扑下身子真正创造自己的品牌,没有给与民族品牌真正保护,造成现在这样一种外来品牌喧宾夺主的局势,政策制定者应有深思。

在当前发展政策下,我看,竺延风的“耐得住寂寞二十年”的话语,是无奈之语,体现的是在强大外资控权下发展民族品牌汽车的无奈。他没有可能不会认识到,如果这种发展策略不加以改变,汽车中的民族品牌恐怕会在饥寒交迫下20年之内消失殆尽。

看来,改变我们“汽车制造大国,民族品牌小国”的面貌,任重道远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